跑了几十年长途车的山西石楼人高虎应,以前从没想到,自己还能靠家门口的风景吃上“旅游饭”。
晋陕大峡谷间,咆哮的黄河陡然回旋,环抱出龟背一般的“黄土峁丘”,流出了近360度的圆形大湾。这里是雄奇壮美的“石楼湾”,平均每日吸引约300名游客。
为游客拍摄满意的照片、讲述红军强渡黄河的东征故事,兴致高时还会高歌一曲《西口情》……高虎应如今成了“石楼湾”小有名气的导游,业务不断,荷包渐丰。他还玩转短视频、直播,拥有数千粉丝。
高虎应回忆道,长期以来,由于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家乡坐拥绝美风景却少有外地游客问津。近年来,游客逐年增加,特别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2023年11月通车后,游客数量陡增。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长约867公里,从空中俯瞰,如同一条巨龙,横亘在吕梁山的褶皱间,将吕梁的景点串珠成链,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从石楼出发沿着公路一路向北,便来到位于临县的黄河古渡口——碛口古镇。
展开剩余62%↑游客在碛口古镇参观旅游。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大型户外实景演艺《如梦碛口》的演出现场,头裹白巾的老人弹唱着临县三弦书;深夜,货栈改造成的客栈里,能清晰听见黄河水拍打堤岸的声响。
碛口曾是晋商往来的“西大门”,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步入其中,窑中窑,院连院,沿着山势铺排开来;挑着扁担的老人、牵着毛驴的村民来来往往,每逢初一十五还能听见悠扬的晋剧……由于保持着古朴的风貌,这里也被誉为“活着的古镇”。
身着羊皮坎肩,一根铜旱烟挽在腰间……留着花白山羊胡的李世喜曾是码头上的一名船工,如今,借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年过七旬的他做导游、开民宿、当模特、拍影视,成为当地的“红人”。
“没有搞旅游开发之前,碛口的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这几年,碛口变热闹了,房子修好了,老祖宗的遗产保留下来了,一年还能挣上几万块钱。”李世喜说。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作为黄河渡口的碛口一度变成交通死角,商贸随之凋敝。旅游业的发展让这座古镇再度兴盛。如今,3万多人的碛口有各类民宿客栈、农家乐40余家,旅游商品经营户120余家,解说员近100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从碛口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继续北上,便可来到兴县蔡家崖,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首府。
肃穆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建展陈馆前,军民抗战群雕塑庄严矗立,一辆辆大巴整齐停放,几乎每个来到蔡家崖村的游客都会走进这里。
↑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村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记者见到讲解员康彦红时,她已经接待了五批游客。“蔡家崖的历史太丰富了,如果细讲,三个小时也不够。暑假是旅游旺季,一天下来,讲解员至少要走3万多步,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康彦红说,这里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发布于:北京市创通网-上海配资炒股-股票加杠杆平台-证券配资系统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