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伟大时刻。当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全国亿万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然而就在最近,一档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标准答案",称毛主席当时除了宣布新中国成立外,还说了另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则消息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了当年开国大典现场转播的播音员丁一岚的不满。她斩钉截铁地表示,毛主席当时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并拨通节目组的电话予以纠正。这令人不禁疑惑,当年亲历那一重大历史时刻的丁一岚,为何如此笃定毛主席没有说过这句话?她又是如何确认的呢?
一、开国大典实况转播的准备工作
1949年的那个秋天,北平城内外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钢铁洪流逐步推进,新中国的成立指日可待。为了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并实况转播全过程。
这项任务对于当时的技术力量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毕竟天安门广场面积巨大,仅仅依靠普通的扩音设备是无法让簇拥在广场上的数十万群众全部听清毛主席的宣讲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他们在广场四周建立了多个扩音站,将麦克风信号传输至各扩音站,再由扩音站的喇叭将声音覆盖整个广场。
另一个技术难题则来自于检阅车的移动。按照惯例,毛主席宣读开国宣言后,将有阅兵仪式,朱德将乘坐检阅车在广场上巡视部队。但一旦检阅车离开了城楼下方,麦克风就无法捕捉到声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在检阅车上安装了一个可移动的扩音设备,与城楼上的麦克风连接,从而确保了声音的连贯性。
除了技术准备,编辑工作同样十分关键。为了保证实况转播的质量,相关编辑人员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一份完整的广播稿。这份稿件不仅包括了毛主席的开国宣言全文,还详细记录了整个大典的流程安排。
播音员的选择也是一个重中之重。最终,中央确定由丁一岚和齐越两位专业播音员担任这一重任。丁一岚凭借着清脆响亮、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备受人民和上级的称赞,因此她能够在天安门城楼上担任播音职务是再合适不过了。而齐越则与丁一岚配合,在广场上的扩音站转播。
领导同志对于这次开国大典十分重视。就在大典开始的前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了天安门城楼,询问丁一岚和齐越是否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在得到两人的肯定回答后,周总理这才放下心来。
二、丁一岚的三大独家见证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伟大时刻。当天下午3点整,毛泽东主席走上了天安门城楼,庄严宣读了开国宣言。作为现场转播的播音员,丁一岚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她的记忆也因此格外清晰深刻。
1. 毛主席宣读开国宣言的原声
丁一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毛主席在宣读开国宣言时,只说了一句话:"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一句话虽然简短,却饱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全新的道路。
丁一岚之所以对这句话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她保留着当天毛主席讲话的录音。多年来,她反复聆听这段录音,确认毛主席当时只说了这一句话,并未说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的话语。
2.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震撼场景
在宣读完开国宣言后,毛主席按下了电动按钮,随即那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这一振奋人心的画面,至今仍然深深印在丁一岚的脑海中。
当时,现场簇拥着数十万群众,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那一刻,无数人的眼眶中都饱含着热泪。紧接着,54门礼炮齐鸣28响,寓意着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28年浴血奋斗。
这一切,都被丁一岚通过麦克风,原原本本地转播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听众。她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也将这一震撼场景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3. 毛主席与群众的亲密互动
在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中,毛主席一直站在城楼上,与广场上的群众保持着亲密互动。当朱德总司令乘坐检阅车在广场上巡视部队时,毛主席就会时不时地向着麦克风高呼"人民万岁"。
而广场上的群众们也被毛主席的亲和力所感染,他们高呼着"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场面十分热烈。毛主席不时还会向着人群挥手致意,与人民亲密互动。
这一切细节,都被丁一岚通过麦克风原原本本地转播了出去。她见证了毛主席与人民群众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将这种关系永远地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上。
三、丁一岚的铁证辟谣
丁一岚之所以如此坚持认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并未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并非是一时的执拗,而是有着确凿的依据。
1. 保留毛主席开国大典讲话录音
作为当年开国大典现场转播的播音员,丁一岚对于毛主席在那一重大时刻的讲话自然是记忆犹新。但更为珍贵的是,她竟然保留下了当天毛主席讲话的录音。
多年来,丁一岚一直反复聆听这段录音,从未发现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的话。相反,录音中只有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一句话。
这无疑是丁一岚最有力的铁证,也是她如此笃定的根源所在。一个亲历者的见证,加上实物录音的存在,足以彻底辟谣那句广为流传的话。
2. 追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处
那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到底是从何而来呢?经过丁一岚的追溯,她发现这句话其实出自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
当时,毛主席在会议开幕词中说过一句"占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这句话与后来广为流传的版本略有不同。
一个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个是"中国人站起来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是政治范畴,后者则是民族范畴,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自然懂得这其中的分野。
3. 坚持历史的准确性
正是出于对历史的高度重视,丁一岚才如此坚持要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原话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不被任何误读或者曲解。
作为亲历者,丁一岚深知开国大典对于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毛主席在那个时刻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应该被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流传下去。任何一字之差,都可能导致历史的曲解。
因此,当电视节目出现"标准答案"的时候,丁一岚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节目组的电话,斩钉截铁地指出了错误。她的目的,不是为了较真或者故作姿态,而是出于对那个伟大历史时刻最基本的尊重。
四、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丁一岚之所以如此坚持要纠正那个错误的"标准答案",并非是一时的执拗或者较真,而是出于对那个伟大历史时刻最基本的尊重。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时刻,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读的开国宣言,无疑是最为珍贵和神圣的部分。作为亲历者,丁一岚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希望毛主席在那个时刻说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能被原原本本、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流传下去。
任何一字之差,都可能导致历史的曲解和误读。比如那句广为流传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虽然只比毛主席原话多出一个"从此"两字,但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理解。这种细微的差别,在普通人看来或许无伤大雅,但对于丁一岚这样的亲历者来说,却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和不尊重。
正是出于这种对历史的高度重视,丁一岚才如此坚持要将事实还原。她不希望后人对那个伟大时刻产生任何误解,更不愿看到毛主席的开国宣言被任何人曲解或者歪曲。在她看来,那是对开国领袖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敬意。
因此,当电视节目出现那个"标准答案"的时候,丁一岚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节目组的电话,斩钉截铁地指出了错误。她的目的,不是为了较真或者故作姿态,而只是希望能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后人能够准确认知那一重要时刻。
结尾
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正是丁一岚这一代人最可贵的品质。他们见证了民族的重生,也亲身经历了国家的艰难崛起。因而他们对于那些铸就辉煌的历史瞬间,自然怀有无比的敬意。丁一岚的坚持,正是对这种敬意最好的诠释。
创通网-上海配资炒股-股票加杠杆平台-证券配资系统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